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脉腹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力资源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规模、结构与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着五峰县乡村振兴的进程,近年来,五峰县立足山区实际,围绕“稳就业、强技能、引人才”目标,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从人口结构来看,五峰县常住人口约20万人(2023年估算),其中劳动力资源(16-59岁)占比约58.6%,但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分布上,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占比约45%,农村人口仍占多数,劳动力资源呈现“总量不足、老龄化加剧、城乡分布不均”的特点。
就业结构方面,五峰县劳动力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52.3%、18.7%、29.0%(2022年数据),农业就业占比偏高,二产、三产吸纳就业能力有待提升,特色产业如茶叶、中药材、生态旅游等是本地就业的重要载体,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8万亩,带动约8万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超2万人,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招聘活动,年均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约3万人次,主要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及省内宜昌、武汉等地。
为强化人力资源支撑,五峰县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技能培训方面,聚焦茶叶加工、电商直播、民宿服务等特色产业,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乡村电商带头人培训”累计培训1200余人,带动200余户农户通过线上渠道增收;在创业扶持上,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2023年为120余名创业者发放贷款超1500万元;在人才引进方面,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实习实训”“能人回乡”等计划,年均引进各类人才200余人,重点向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倾斜。
五峰县人力资源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劳动力外流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占比持续下降,本地产业用工“招工难”与劳动力“就业难”并存;二是技能人才短缺,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5%,难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三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就业信息不对称、职业培训针对性不足等问题突出。
五峰县需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依托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康养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本地就业岗位;加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定向培养本土技能人才,同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推动人力资源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关问答FAQs
Q1:五峰县针对农村劳动力有哪些就业帮扶措施?
A1:五峰县针对农村劳动力推出多项帮扶措施:一是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围绕茶叶、电商、家政服务等需求,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搭建就业对接平台,定期举办“乡镇招聘会”“线上带岗直播”,组织企业与求职者精准对接;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体,2023年设置公益岗位1200余个;四是落实交通补贴、稳岗补贴,对外出务工人员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对吸纳本地劳动力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
Q2:五峰县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A2:五峰县通过“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吸引人才:一是实施“人才回流计划”,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农民工给予最高20万元创业补贴,3年内免缴场地租金;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人才公寓、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对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费;三是搭建事业平台,依托特色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设立“人才工作站”,支持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和项目合作;四是强化激励保障,将人才工作纳入乡镇绩效考核,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增强人才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