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企事业单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正文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近年来企事业单位发展呈现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活力显著增强的良好态势,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企事业单位超过8万家,涵盖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以工程机械、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为引领,多业协同发展的格局,为徐州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增长极提供了坚实支撑。

徐州企事业单位

产业结构与领域分布

徐州企事业单位呈现“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的双轮驱动特征,从产业类型看,制造业占比约35%,其中工程机械领域集聚了徐工集团、徐工液压等龙头企业,2023年行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全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值比重超过15%;服务业占比约42%,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文旅健康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淮海国际陆港、徐州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型企业带动物流业营收年均增长12%;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升至23%,新能源领域拥有协鑫集团、捷威动力等企业,光伏电池产能全球领先,生物医药领域则依托徐州医科大学、徐州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机构,形成“研发-转化-生产”完整链条。

从单位性质看,国有企业占比约15%,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公用事业等领域,如徐矿集团、徐州交通控股集团,在保障能源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民营企业占比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4000家,中小微企业占比超95%,是吸纳就业、激发创新活力的主力军;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占比约7%,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投资企业超300家,涉及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推动产业国际化水平提升。

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

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事业单位发展,构建了“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政策方面,出台《徐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研发投入超亿元的企业按5%给予补贴;设立2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平台方面,建成淮海科技城、徐州高新区等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5个,为企业提供研发、中试、产业化全流程服务;依托“徐企通”平台整合政策、融资、人才等资源,实现企业需求“一键响应”,服务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推行“一业一证”“证照分离”改革;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企事业单位配备“一对一”服务团队,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难题。

徐州企事业单位

创新驱动与人才集聚

企事业单位创新活力持续迸发,2023年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200家,较2020年增长80%,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徐工集团、中科淮海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个,年专利授权量超1.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35%,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30余个,年转化科技成果超500项,人才支撑不断强化,实施“彭城英才计划”,给予高层次人才最高500万元创业资助、200万元安家补贴,2023年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45人,引进本科以上人才5.2万人,企事业单位人才总量达85万人。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徐州企事业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就业保障、公益慈善、绿色低碳等方面贡献突出,就业方面,全市企事业单位吸纳就业超300万人,其中中小微企业贡献70%以上就业岗位,2023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0万人次,助力稳就业保民生,公益方面,徐工集团、协鑫集团等企业设立公益基金,累计投入超3亿元用于乡村振兴、教育助学、应急救援;疫情期间,2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物资捐赠、志愿服务,彰显社会责任担当,绿色转型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耗,徐工工程机械集团建成全球首个“灯塔工厂”,能耗降低30%;新能源企业加速发展,2023年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2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40%,助力徐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重点产业领域企事业单位代表(部分)

产业领域 代表企业/单位 主营业务 贡献情况(2023年)
工程机械 徐工集团 工程机械研发、制造、销售 产值1200亿元,全球行业排名第3位
新能源 协鑫集团 光伏材料、储能设备 光伏电池产能全球前5,产值380亿元
生物医药 恒瑞徐州医药有限公司 创新药研发与生产 研发投入15亿元,获批专利56项
现代物流 淮海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 多式联运、仓储物流、跨境电商 物流吞吐量超5000万吨,营收200亿元
公共服务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疗服务、医学教学、科研 门急诊量800万人次,区域医疗中心

相关问答FAQs

Q1:徐州企事业单位在淮海经济区发展中发挥哪些核心作用?
A1:徐州企事业单位作为淮海经济区“增长极”,核心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产业辐射,依托工程机械、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为周边城市提供配套产品和技术服务,带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二是要素集聚,通过政策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徐州汇集,形成“虹吸效应”,2023年辐射周边企业技术合作超2000项;三是服务引领,医疗、教育、物流等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覆盖淮海经济区1.2亿人口,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助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共同体”。

徐州企事业单位

Q2:徐州中小微企事业单位如何获取政策支持和融资服务?
A2:中小微企事业单位可通过“徐企通”平台(线上)或政务服务大厅(线下)一站式获取政策支持,包括:①税收优惠,如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②融资服务,市政府设立20亿元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池,联合银行推出“信易贷”“专精特新贷”等产品,2023年帮助企业融资超500亿元;③人才支持,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最高500万元),并对接“彭城英才计划”给予高层次人才引进补贴,徐州还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法律咨询、知识产权、市场开拓等免费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宁阳幼师招聘信息网
« 上一篇 10-04
事业单位用工形式有哪些?选择有何依据?
下一篇 » 10-0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