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区作为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主城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马鞍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雨山区人力资源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已成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截至2023年,全区常住人口约45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达62.3%,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体、技能人才逐步增多的劳动力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雨山区人力资源结构概况
雨山区人力资源结构呈现“三化”特征:年龄结构趋于成熟化,学历层次稳步提升化,产业分布集聚化,从年龄看,18-35岁青年劳动力占比35.2%,36-50岁中青年劳动力占比45.1%,51岁以上劳动力占比19.7%,中青年构成劳动主体,兼具经验与活力;从学历看,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40.3%,大专学历占比30.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29.5%,较2019年提升5.8个百分点,高学历人才比例持续提高;从产业分布看,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劳动力占比45.6%,第三产业(服务业、物流、金融等)占比53.2%,第一产业(农业)占比1.2%,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具体结构如下表所示:
分类维度 | 占比(%) | 主要特征 |
---|---|---|
年龄结构(18-35岁) | 2 | 以高校毕业生、新就业青年为主,活跃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等新兴领域 |
年龄结构(36-50岁) | 1 | 核心劳动群体,多分布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经验丰富、技能熟练 |
年龄结构(51岁以上) | 7 | 以传统产业工人、灵活就业者为主,部分参与社区服务、农业辅助劳动 |
学历层次(本科及以上) | 5 | 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主要集中在科研、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 |
学历层次(大专) | 2 | 技能人才主体,多服务于先进制造、物流运输、信息技术等行业 |
学历层次(高中及以下) | 3 | 以一线操作工、服务人员为主,部分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学历与技能双提升 |
产业分布(第二产业) | 6 | 以钢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技能型劳动力需求旺盛 |
产业分布(第三产业) | 2 | 现代商贸、物流、文旅、健康养老等快速发展,吸纳大量就业,服务业人才缺口显著 |
产业分布(第一产业) | 2 | 以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劳动力老龄化明显,亟需年轻化、专业化转型 |
人力资源政策支持体系
雨山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构建了覆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在人才引进方面,实施“雨山英才计划”,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安家补贴、30万元创业扶持,设立“人才服务专班”,提供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累计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23人、博士56人,在人才培养方面,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资金,针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联合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共建实训基地,2023年开展技能培训1.2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92%,新增高技能人才1800人,在就业服务方面,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8场,提供岗位3.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85%,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服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惠及创业者300余人。
产业匹配与人才需求
雨山区以“智造强区、服务兴区”为发展方向,主导产业与人力资源供给持续适配,在制造业领域,依托马钢集团、安徽科达机电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钢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通过“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模式,每年培养数控技术、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技能人才3000余人,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在服务业领域,随着万达广场、印象汇等商业综合体落地和雨山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园扩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旅创意等产业加速发展,2023年服务业人才占比提升至53.2%,但电商运营、跨境物流、康养护理等领域仍存在约2000人的人才缺口,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雨山区积极承接上海、南京等地的产业转移和人才溢出,建立“长三角人才驿站”,为跨区域就业人才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政策支持,2023年吸引长三角地区来雨就业人才1500余人。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当前,雨山区人力资源发展仍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加速,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3%,劳动力供给总量承压;二是高端人才占比不足,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低于长三角平均水平(35.6%),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领军人才短缺;三是技能人才与产业升级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传统产业工人技能单一,难以适应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要求,雨山区将重点实施三大举措:一是优化人才结构,加大“卡脖子”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实施“青年人才筑巢工程”,对来雨山区就业创业的博士、硕士给予3-5年生活补贴,到2025年力争本科及以上人才占比提升至40%;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重点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缓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建设“智慧人社”平台,整合就业服务、社保办理、人才政策兑现等功能,实现“一网通办”,打造“近悦远来”的人力资源发展环境,为雨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雨山区对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解答:雨山区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就业启航”计划,具体包括:①企业吸纳补贴,区内企业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每人2000元给予企业岗位补贴;②创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申请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享受3年全额财政贴息,并免费入驻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指导、市场对接等服务;③生活补贴,来雨山区企业就业的博士、硕士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生活补贴(分2年发放),本科毕业生给予1万元一次性安家补贴;④就业见习,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3-12个月就业见习岗位,给予见习人员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和见习单位每人每月1000元见习补贴。
问题2:如何参加雨山区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哪些补贴政策?
解答: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包括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可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或“雨山人社”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报名流程为:①在线填写《雨山区职业技能培训申请表》,提交身份证明、就业失业登记证(如有)等材料;②人社部门审核资格后,根据个人意愿和市场需求推荐培训工种(如电工、焊工、电子商务师、养老护理员、直播销售员等20余类);③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一般为3-6个月),考核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补贴政策包括:①培训补贴,根据工种等级给予每人1500-5000元补贴(直接拨付个人或培训机构);②技能提升补贴,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1000-3000元补贴;③企业职工培训补贴,企业组织职工参加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按每人500-2000元给予企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