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人力资源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始终以“人才优先、就业为本”为宗旨,围绕劳动力资源开发、就业服务优化、人才引育创新、劳动关系和谐等关键领域,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罗山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从基础概况来看,罗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县,总人口超70万,其中劳动力资源约40万人,年均新增劳动力1.2万人,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罗山人力资源工作面临“总量充足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双重挑战:农村劳动力富余,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存在用工缺口;高层次技术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新兴产业需求,为此,罗山县人力资源局聚焦“供需匹配”和“质量提升”,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人力资源从“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
在就业服务领域,罗山人力资源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体系,线上依托“罗山就业”微信公众号、河南省就业创业网等平台,实现岗位信息实时推送、政策解读一键查询、技能培训在线报名;线下设立乡镇(街道)就业服务中心、村级就业服务站,配备专职就业辅导员,为群众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2023年,全县累计举办招聘会56场,对接企业320家,提供岗位1.8万个,帮助1.2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9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针对重点群体,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23年培训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技能人才6000余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00万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人才引育方面,罗山人力资源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对外出台《罗山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对硕士以上人才给予安家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优惠,2023年引进产业领军人才12名、技术骨干85名;对内深化产教融合,与信阳农林学院、河南技师学院等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技能人才,年培养规模达1500人,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评选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200名,建立“田间学校”15个,带动农户发展茶叶、中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促进人才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
社会保障与劳动关系维护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底线,罗山人力资源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政策,2023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1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5万,在劳动关系领域,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5%以上;建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年均调解仲裁案件300余起,调解成功率88%,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用工环境。
为提升服务效能,罗山人力资源还推进数字化转型,建成“智慧人社”平台,实现社保缴费、就业登记、人才补贴等23项业务“一网通办”,办理时限压缩60%以上,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配备乡镇人力资源专干120名、村级信息员380名,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确保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罗山人力资源仍面临挑战:一是县域产业层次偏低,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与市场需求匹配度有待提升;三是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间分布不均衡,罗山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围绕“电子信息、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人才飞地”,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二是实施“技能罗山”行动,年培训技能人才1万人次以上,推动劳动力向“技能型”转变;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将人力资源服务事项下沉至乡镇,实现“就近办、自助办”,让群众享受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相关问答FAQs
Q1:罗山县针对返乡创业人员有哪些支持政策?
A:罗山县对返乡创业人员提供“资金+场地+服务”全方位支持,资金方面,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全额贴息;场地方面,在县级创业孵化园提供3年免租金办公场所,并给予水电补贴;服务方面,配备创业导师,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申报、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对带动就业5人以上的创业项目,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
Q2: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矛盾?
A:罗山县通过“定向对接+技能提升+政策激励”破解供需矛盾,一是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库”和“劳动力资源库”,开展“点对点”招聘,2023年组织“送岗下乡”活动32场,对接120家企业解决用工短缺;二是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开设电工、电商、家政等课程,培训合格直接推荐就业;三是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企业,按每人1000元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激发企业用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