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作为广东省揭阳市下辖的沿海县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交汇处,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加速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惠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已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从劳动力规模、技能结构到政策支持体系,惠来人力资源呈现出“总量充足、结构优化、潜力释放”的总体特征,同时也面临人才引育留用、技能升级等方面的挑战,需通过系统性举措实现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深度适配。
惠来人力资源现状与结构
惠来县常住人口约130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占比超过60%,人口红利优势显著,从就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农业、渔业)就业人员占比约35%,以传统种养殖和海洋捕捞为主;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占比约38%,依托中石油广东石化、中广核陆丰核电等重大项目,形成石化、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约27%,涵盖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近年来增速较快,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增长点。
从技能水平看,惠来劳动力资源呈现“金字塔型”结构:底层是大量掌握基础技能的普通劳动者,支撑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岗位;中层是具备初级、中级技能的产业工人,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和建筑业;顶层是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占比不足5%,主要集中在石化、新能源等支柱产业,但总量仍难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教育程度方面,全县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约45%,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多集中于县城及周边工业园区,乡镇及农村地区以初高中及以下学历为主,人力资源分布呈现“城乡二元”特征。
惠来人力资源的核心优势
-
区位与产业协同优势:惠来毗邻汕头、揭阳,深汕高铁、潮惠高速等交通干线贯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便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人才辐射,依托中石油广东石化、中广核陆丰核电等百亿级项目,形成“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集聚大人才”的良性循环,2022年以来仅石化产业就带动就业超3万人,吸引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落户。
-
政策与成本优势:作为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惠来享受省、市人才政策叠加支持,如“扬帆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补贴、返乡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等,相比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较低,对企业吸引力较强,近年来,县政府出台《惠来县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产业人才优先”导向,对石化、新能源等重点领域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安家补贴和子女入学保障。
-
劳动力资源韧性:惠来劳动力以“吃苦耐劳、适应性强”著称,在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形成稳定用工基础,在外惠来籍务工人员超30万人,其中不少人在珠三角积累了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成为返乡创业的“生力军”,2023年返乡创业项目带动就业超8000人,形成“外出就业—积累资本—返乡创业—反哺家乡”的循环模式。
惠来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
-
人才结构性短缺突出:高端人才引育难,石化、新能源等产业急需的工程师、技术研发人员等,因县域平台承载力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难以与珠三角竞争;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全县职业培训机构仅12家,年培训能力不足1万人次,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对“高技能蓝领”的需求,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现象。
-
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待提升:城乡、区域间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县城及周边岗位供给集中,而乡镇及沿海地区就业机会较少,导致农村劳动力“就业半径小”;传统产业劳动力素质与新兴产业需求不匹配,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用工荒”,而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因技能门槛高,本地劳动力难以适配。
-
公共服务配套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相对薄弱,优质学校、三甲医院等集中在县城,乡镇地区资源匮乏,影响人才长期留存;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化招聘、猎头服务、技能评价等机构发展滞后,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惠来人力资源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为破解人力资源发展瓶颈,惠来县近年来构建起“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政策体系,在“引才”方面,实施“惠来英才计划”,面向全国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项目资助;在“育才”方面,推动校企合作,与广东工业大学、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建实训基地,开设“石化班”“风电班”等定向培养项目,年培养技能人才2000余人;在“用才”方面,设立“人才创新实验室”,鼓励企业技术攻关,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奖励;在“留才”方面,建设“人才公寓”“人才社区”,配套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人才留存率提升至72%。
惠来人力资源发展将聚焦“产业适配”和“数字赋能”两大方向:围绕石化、新能源、海洋经济等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需求—人才培养—岗位匹配”动态机制,推动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打造线上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岗位发布、技能培训、政策申报“一网通办”,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作,探索“飞地研发+惠来转化”“湾区就业+惠来居住”等模式,破解高端人才引育难题。
惠来县重点产业人力资源需求与技能匹配表
产业类别 | 主要岗位需求 | 核心技能要求 | 人才缺口(2023年) |
---|---|---|---|
石化产业 | 工艺工程师、设备运维、安全员 | 化工工艺、特种设备操作、安全管理 | 约1200人 |
新能源(风电) | 风机运维、电气技术员、项目管理 | 电力系统、机械维修、项目协调 | 约800人 |
现代农业 | 农技推广、电商运营、农产品加工 | 种植养殖技术、直播带货、食品加工 | 约1500人 |
旅游业 | 景区管理、导游、民宿运营 | 旅游服务、文化创意、客户管理 | 约500人 |
相关问答FAQs
Q1:惠来县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A:惠来县通过“政策激励+平台搭建+服务保障”三措并举吸引高层次人才:一是强化政策激励,对引进的产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项目资助、50万元安家补贴,青年拔尖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生活补贴;二是搭建创新平台,依托中石油广东石化、中广核陆丰核电等企业设立“人才创新实验室”,支持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三是优化服务保障,建设“人才公寓”200套,配套子女入学(可优先就读公办学校)、医疗保障(定点三甲医院绿色通道)、配偶就业等“一站式”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定期举办“惠来人才周”活动,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搭建人才供需桥梁。
Q2:惠来县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技能不足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A:惠来县针对农村劳动力实施“技能提升+就业帮扶”专项行动:一是开展“订单式”培训,联合县职业中学、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电商直播等热门技能培训班,重点企业提前发布岗位需求,培训合格后直接录用,2023年开展培训5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200人次,就业率达85%;二是推动“田间课堂”下乡,联合农业农村局、渔业局开展农技、养殖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23年培训农民1500人次,带动发展特色种养殖基地28个;三是建立“乡镇就业服务站”,实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提供职业介绍、技能补贴申请等服务,打通农村劳动力就业“最后一公里”,对返乡创业的农村劳动力给予最高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和3年贴息,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业态,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