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XXX,1992年6月出生,XX学历,201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XX市XX事业单位XX部门XX职务,我的入党信念源于家庭熏陶和工作实践,从对党的朴素认知到理性认同,再到坚定追随,每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身边党员的引领。
父亲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基层干部,他常说:“党员就是要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小时候,我常看到他为了社区调解、防汛救灾忙到深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群众的诉求,这些画面让我对“党员”二字有了最初的印象——它是责任,是奉献,学生时代,我加入共青团,系统学习党史,了解到党从嘉兴南湖红船到领航中国号的百年征程,深刻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2015年,我考入XX事业单位,从事公共服务工作,起初,面对群众的咨询和诉求,我常因经验不足而手足无措,部门主任李姐是一名老党员,她带着我走流程、学政策,用“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耐心教我沟通技巧,记得2020年疫情期间,我负责社区物资配送,有位独居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订菜,急得直掉泪,李姐得知后,带着我每天上门送菜、代购药品,还帮老人联系视频通话,老人拉着我的手说:“你们比亲人还亲!”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党的根基在人民,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赢得信任。
2021年,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牵头负责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了协调居民意见,我连续一个月加班加点,逐户走访,记录下“加装电梯”“优化停车位”等30余条建议,在党员同事的带领下,我们多次组织居民议事会,最终推动项目落地,当看到居民搬进新居时的笑容,我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党员就是要成为群众的“贴心人”“领路人”。
工作中,我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参与XX政策宣讲活动20余场,帮助100余名群众解决社保、医保办理难题;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认真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撰写心得体会10余篇;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红色教育”活动,在革命老区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初心使命。
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不足:理论学习深度不够,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提升;面对复杂问题时,创新意识和攻坚克难的魄力还需加强,今后,我将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是锤炼业务本领,在公共服务一线积累经验,提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三是严守纪律规矩,以身边优秀党员为榜样,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相关问答FAQs
Q1:事业单位人员撰写入党自传时,如何突出岗位特色体现先进性?
A:事业单位人员应聚焦公共服务核心职能,结合具体工作案例展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民生服务、政策落实、应急处突等工作中,通过描述如何主动担当、攻坚克难,如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列举参与的重点项目、获得的群众评价或单位表彰,用事实说明在岗位上践行党员标准的实际行动,避免空泛表述,突出“岗位建功”的先进性。
Q2:入党自传中如何真实呈现思想转变的历程?
A:思想转变应分阶段叙述,体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再到“坚定追随”的递进,从家庭长辈、身边党员的言传身教中萌发朴素情感(感性认知);通过学习党史党章、参加组织活动,理解党的宗旨和理论(理性认同);再到在重大任务、基层实践中亲身体验党的政策优势,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追随),每个阶段需结合具体事件,如某次志愿服务、某项政策落实中的感悟,用细节展现思想的逐步成熟,避免“突然转变”的突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