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师人力资源是支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结构优化、效能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师市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及民生改善,近年来,农二师深入贯彻人才强师战略,围绕“产业兴师、人才强市”目标,在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引进、服务等方面系统施策,形成了以职工队伍为主体、各类人才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从人力资源结构来看,农二师呈现“基础稳固、潜力待挖”的特点,截至2023年,全师从业人员总数约12.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占比约55%,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占比25%,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20%,产业结构与师市“农业固本、工业强基、服务业升级”的发展定位相匹配,在学历层次上,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逐年提升,已达32%,较2018年增长8个百分点,但高技能人才占比仍不足15%,尤其在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存在人才缺口,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约38%,45岁以上人员占比42%,老龄化趋势与年轻劳动力补充压力并存,需通过技能培训与职业引导激发队伍活力。
为破解人力资源发展瓶颈,农二师构建了“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体系,在人才引进方面,实施“柔性引才+刚性引智”双轨制,通过“银龄讲学”“科技特派员”等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120余人,与石河子大学、塔里木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定向培养农业技术、食品加工等专业人才;在培养方面,聚焦职工技能提升,年均开展“田间课堂”“工匠培训”等专题班200余期,培训职工1.8万人次,覆盖种植养殖、农机操作、电子商务等领域,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在激励方面,完善职称评定与薪酬挂钩机制,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扎根团场、贡献突出的技术人才给予安家补贴、项目扶持,2023年发放各类人才奖励超800万元。
农二师人力资源仍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产业升级与人才供给不匹配,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急需的数字化、智能化人才短缺;二是团场吸引力不足,偏远团场年轻职工“引不进、留不住”问题突出;三是人力资源服务效能有待提升,就业信息不对称、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师市正加快推进“数字人力资源”平台建设,整合就业岗位、培训资源、政策信息,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深化“师市+团场+企业”协同育人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计划2025年前建成5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2000人。
农二师人力资源的优化升级,既是巩固兵团维稳戍边基础的战略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才服务体系的完善,农二师必将打造一支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农二师人力资源结构分布表(2023年)
| 类别 | 占比(%) | 主要特征 |
|--------------|-----------|------------------------------|
| 产业分布 | 55(一产)| 以棉花、林果种植为主,职工队伍稳定 |
| | 25(二产)| 纺织、建材、能源产业工人集中 |
| | 20(三产)| 电商、物流、旅游等新兴领域增长快 |
| 学历层次 | 32(大专及以上)| 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主体 |
| | 45(高中/中专)| 一线产业工人主力军 |
| | 23(初中及以下)| 部分传统农业从业人员 |
| 年龄结构 | 38(35岁以下)| 接受新事物快,流动性较高 |
| | 42(45岁以上)| 经验丰富,技能熟练,占比偏高 |
FAQs
问:农二师在吸引年轻人才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农二师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育才+服务留才”组合拳吸引年轻人才:一是实施“青年人才安居工程”,提供免租金人才公寓、购房补贴,博士研究生最高可获30万元安家费;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设立2000万元青年创业基金,支持团场青年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三是优化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师-团-连”三级培养体系,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到援疆省市、龙头企业挂职锻炼,打通晋升渠道;四是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推进团场学校、医院标准化建设,解决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后顾之忧,增强人才归属感。
问:农二师如何通过培训提升农业职工的技能水平?
答:农二师构建“精准化、多样化、实战化”农业职工培训体系:一是按需定制培训内容,针对棉花种植、红枣管理、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邀请农业专家、技术能手开展“田间课堂”,重点推广节水灌溉、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等技术;二是创新培训模式,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开设线上课程,结合线下实操培训,年培训超5000人次;三是推行“培训+认证+就业”一体化服务,职工完成培训可考取农业技术等级证书,优先推荐至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就业,2023年通过技能培训实现转岗就业的职工达1200余人;四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评选“种植能手”“新农人标兵”,组织经验分享会,激发职工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