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区作为徐州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领域持续发力,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政策支持体系及数字化赋能,构建了覆盖广泛、服务精准的人力资源保障网络,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从区域定位来看,铜山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形成了工程机械、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拥有徐工集团、协鑫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对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为此,铜山区人力资源部门聚焦“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打造了“政策引导、平台支撑、服务优化、环境提升”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既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也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铜山区已构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全区设有12个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16个社区(村)就业服务站,配备专职就业服务人员400余人,年均开展“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超200场,提供岗位信息15万余条,服务求职者8万余人次,针对重点群体,如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实施分类帮扶:对高校毕业生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年均组织见习岗位2000余个,见习留用率达65%;对农民工建立“点对点”输送机制,联合交通部门开通专车专列,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对就业困难人员落实“一对一”就业指导,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年均超800人。
政策支持是铜山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抓手,近年来,铜山区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区建设的若干措施》《铜山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从创业补贴、技能培训补贴、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等多个维度提供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给予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对企业在职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取得证书的,给予每人1000-5000元培训补贴;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200万元安家补贴,并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2023年,全区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超8000万元,惠及企业和劳动者2.3万人次,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劳动者内生动力。
技能人才培养是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关键,铜山区围绕主导产业需求,整合职业院校、企业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资源,建立了“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能培训模式,全区拥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32家,年开展电工、焊工、数控车工、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超3万人次,其中新型学徒制培训年均培训5000人,企业参训率达85%,建设了“铜山工匠学院”“徐工技师学院实训基地”等1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等高技能人才200余人,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针对农村劳动力,实施“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年均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8000人次,推动其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数字化赋能让人力资源服务更高效便捷,铜山区大力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上线“铜山就业通”微信小程序,集成岗位推荐、培训报名、政策查询、失业登记等功能,实现“指尖上的就业服务”,2023年,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超15万人,日均访问量达2万人次,线上岗位匹配成功率达40%,建立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整合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劳动力资源数据、培训资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就业形势、预警用工缺口,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依据,针对工程机械产业用工需求,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焊工、数控人才缺口,定向开展“订单式”培训,2023年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000余人,有效缓解了“招工难”问题。
在人才引育方面,铜山区聚焦“高精尖缺”人才,实施“淮海英才计划”,通过“项目引才、活动聚才、平台育才”多渠道发力,近年来,举办“铜山人才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20余场,引进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2人、省“双创计划”人才35人,建设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培育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深化产教融合,与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10所高校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50个,年输送高校毕业生留铜就业5000余人,为区域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通过多年努力,铜山区人力资源工作成效显著: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技能人才总量达1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5%;企业用工满意度提升至92%,劳动者就业质量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铜山区委、区政府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得益于服务理念的持续创新。
铜山区将继续围绕“建设产业强区、打造区域中心”的目标,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服务环境,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数字技术赋能,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铜山区人力资源核心服务项目一览表
服务类型 | 服务对象 | 年均服务规模 | |
---|---|---|---|
公共就业服务 | 线上线下招聘会、职业指导、失业登记、就业见习 | 劳动者、企业 | 招聘活动200场,服务8万人次 |
创业扶持 | 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入驻 | 创业人员、小微企业 | 发放贷款1.2亿元,惠及500家 |
技能培训 | 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 在职职工、农村劳动力 | 培训3万人次,补贴6000万元 |
人才引进与培育 | 高层次人才补贴、人才公寓、校企对接、博士后工作站建设 | 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 | 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输送5000人 |
重点群体帮扶 |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农民工转移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 |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 | 见习2000人,转移1.2万人,安置800人 |
近年来铜山区人力资源政策亮点
政策名称 | 支持方向 | 具体措施 | 受益群体 |
---|---|---|---|
《铜山区人才强区建设若干措施》 | 高层次人才引进 | 最高200万元安家补贴,协调配偶就业、子女入学 | 国家级人才、省双创人才 |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 技能人才培养 | 取得证书给予1000-5000元补贴,新型学徒制企业每人每年6000元补贴 | 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 |
《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 | 创业融资支持 | 个人最高5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400万元,财政贴息3年 | 创业人员、小微企业 |
相关问答FAQs
Q1:企业如何在铜山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A: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小微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数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5%(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8%),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二是无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严重违法违规信用记录,申请流程为:企业向注册地街道人社服务中心提交申请,经人社部门审核、担保机构担保后,合作银行发放贷款,贷款额度最高400万元,期限2年,财政贴息LPR-150BP(不足部分由企业承担)。
Q2:高校毕业生参加铜山区就业见习有哪些补贴?如何申请?
A: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可享受见习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见习人员每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目前约1760元/月),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每人每年100元,申请流程为:见习单位向区人社局申报见习基地,经认定后发布见习岗位;高校毕业生通过“铜山就业通”或现场报名参加见习,见习单位与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协议;见习结束后,见习单位提交见习补贴申请材料(见习协议、考勤记录、发放明细等),经审核通过后,补贴资金拨付至见习单位账户,见习期限一般为3-12个月,见习期满留用率达50%以上的单位,可按每人10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