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激发工作人员干事创业活力,保障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及地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聘任方案。
聘任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对人事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聘任工作正确方向。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聘任过程公开透明,标准统一,程序规范,接受社会监督。
(三)人岗相适原则: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选拔具备专业素养、履职能力的人员,实现岗位与人员精准匹配。
(四)动态调整原则: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根据岗位变化和考核结果实现人员合理流动。
聘任范围
(一)岗位类型:包括管理岗位(如部门负责人、科员)、专业技术岗位(如工程师、医师)、工勤技能岗位(如高级工、技师)。
(二)聘任对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符合岗位条件的人员,或单位内部符合条件的人员竞聘。
(三)聘任期限:管理岗位一般3-5年,专业技术岗位3-8年,工勤技能岗位3-6年,聘期期满可续聘。
岗位类型 | 聘任对象 | 聘任期限 |
---|---|---|
管理岗位 | 社会公开招聘/内部竞聘 | 3-5年 |
专业技术岗位 | 社会公开招聘/内部竞聘 | 3-8年 |
工勤技能岗位 | 内部竞聘/社会招聘 | 3-6年 |
聘任程序
(一)岗位设置:根据单位职能和编制数,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薪酬标准。
(二)发布公告:通过单位官网、人社部门平台等发布聘任公告,明确岗位信息、报名条件、程序等。
(三)资格审查:对报名人员资格进行审核,确定进入考核人员名单。
(四)考试考核:采取笔试(占40%)、面试(占30%)、业绩评估(占30%)等方式综合考核,重点考察专业能力和岗位匹配度。
(五)公示:对拟聘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六)审批签约:公示无异议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考核管理
(一)考核周期: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每年一次,聘期考核在聘期期满前1个月进行。 管理岗位侧重组织协调、决策能力;专业技术岗位侧重技术水平、科研成果;工勤技能岗位侧重操作技能、工作实绩,同时考核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
(三)结果应用: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优秀者优先晋升、评优;合格者续聘;基本合格者进行培训调整;不合格者解聘。
考核类型 | 结果应用 | |
---|---|---|
年度考核 | 德能勤绩廉(岗位侧重) | 与绩效挂钩、续聘依据 |
聘期考核 | 岗位履职、目标完成 | 续聘/岗位调整/解聘依据 |
待遇与保障
(一)薪酬: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包括基本工资(按岗位等级确定)、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津贴补贴(如交通、住房补贴)。
(二)福利: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单位根据情况补充职业年金、体检、培训等。
(三)发展:聘任人员可参加职称评审、业务培训,提供职业晋升通道。
解聘与辞聘
(一)解聘情形:聘期内考核不合格、违反单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岗位撤销等。
(二)解聘程序: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听取陈述申辩,经集体研究决定,办理解聘手续,结算薪酬。
(三)辞聘:聘任人员因个人原因辞职,需提前30日书面申请,单位同意后办理解聘手续。
附则
本方案由单位人事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未尽事宜按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执行。
【FAQs】
Q1:事业单位聘任制与传统的编制管理有何区别?
A:传统编制管理强调身份固定,人员能进不能出;聘任制以合同为基础,明确岗位和职责,实行岗位管理,人员能进能出,薪酬与岗位、业绩挂钩,更注重动态管理和市场化机制。
Q2:聘任人员的考核结果如何影响续聘?
A:聘期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者,可续聘;结果为“基本合格”者,给予3个月培训期,培训后复评仍不合格者不予续聘;“不合格”者直接解聘,不再续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