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力资源市场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成为连接企业与人才的核心平台,市场以“服务就业、服务人才、服务发展”为宗旨,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优化流程,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在服务功能体系上,天津人力资源市场形成了“就业创业+人才引进+培训提升+政策咨询”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就业创业服务涵盖职业介绍、失业登记、就业见习对接、创业孵化等环节,针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帮扶;人才引进服务深度对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为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留学人员等提供政策咨询、资格认定、落户协助、岗位推荐等“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服务聚焦市场需求,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岗前培训等,帮助劳动者增强就业竞争力;政策咨询服务则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解读社保缴纳、劳动维权、就业补贴等政策,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提升服务效率,市场将主要业务板块分类整合,形成标准化服务体系,具体如下:
| 板块名称 | 具体内容 | 服务对象 | 服务形式 | | 公共就业服务 | 职业介绍、失业登记、就业见习对接、创业项目推荐 | 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创业者 | 线上平台(津英就业小程序)、现场窗口、定期招聘会 | | 人才引进服务 | “海河英才”政策咨询、人才认定、落户办理、职称评定、住房保障 | 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留学归国人员、急需紧缺人才 | 线上申报系统、窗口绿色通道、专场对接会 | | 职业培训服务 | 技能培训(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创业培训(SYB、GYB)、岗前培训 | 失业人员、在职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 | 线上课程平台、线下实训基地、政府补贴申请 | | 政策咨询服务 | 社保政策、劳动法规、就业补贴、稳岗返还政策解读 | 企业用人单位、各类劳动者 | 电话咨询、线上专栏、现场宣讲会、政策明白纸 |
数字化转型是天津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市场着力打造“智慧就业”平台,整合官网、APP、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实现岗位智能匹配、简历自动投递、政策精准推送、数据动态监测等功能,2023年,线上平台日均访问量突破10万人次,累计发布岗位信息35万条,远程面试服务覆盖200余家企业,有效打破时空限制,提升招聘求职效率,市场运用大数据分析区域人力资源供需状况,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企业规划人才战略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区域协同发展需求,天津人力资源市场主动融入京津冀人力资源服务一体化,与北京、河北建立岗位共享、资格互认、服务联动机制,定期举办京津冀联合招聘会、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三地人才合理流动,市场还聚焦天津“制造业立市”战略,为重点产业企业提供定制化人力资源服务,如组织“专精特新”企业专场招聘、开展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对接等,助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底,天津人力资源市场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20场,服务求职者82万人次,促成就业32万人次;引进高层次人才1.2万人,技能人才5.8万人,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市场将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拓展“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场景,优化区域协同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精准度和便捷性,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人力资源配置枢纽。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天津人力资源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哪些专属就业服务?
解答:针对高校毕业生,市场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包括:①专项招聘服务,每年举办“春季校园招聘会”“毕业生专场双选会”等超100场,覆盖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20余所高校;②就业见习对接,提供政府补贴见习岗位3000余个,帮助积累工作经验;③政策支持,协助申请“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简历优化服务,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问题2:非天津户籍人员如何在天津人力资源市场办理就业相关手续?
解答:非天津户籍人员在天津人力资源市场享受与本地户籍人员同等的就业服务,可通过“津英就业”小程序线上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或携带身份证、劳动合同(或就业证明)到各区人力社保局窗口现场办理,市场提供跨区域就业服务,协助办理社保转移接续、异地档案托管等手续,确保非户籍人员在津就业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