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作为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经济活力持续迸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服务是支撑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义乌人力资源部”)作为统筹全市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关键部门,始终围绕“稳就业、强人才、优服务、促和谐”主线,以政策精准供给、服务创新突破、权益全面保障为抓手,为市场主体注入“源头活水”,为劳动者搭建成长阶梯,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稳定器”与“助推器”的重要作用。
聚焦核心职能,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义乌人力资源部的职能覆盖人力资源开发全周期,既立足当下解决企业用工与劳动者就业的迫切需求,又着眼长远布局人才储备与产业升级的深层动力,其核心工作可概括为“五大体系”:
一是就业创业促进体系,针对义乌中小微企业集聚、新业态活跃的特点,人力资源部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动态监测+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双轨机制,通过“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品牌活动,年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超200场,联动“义乌人才网”“浙里办”就业平台,实现岗位与求职信息“智能匹配”;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推出“创业担保贷款+场地支持+导师帮扶”组合政策,2023年发放创业贷款超5亿元,带动就业超2万人次。
二是人才引育支撑体系,紧扣“小商品之都”产业特色,实施“义乌英才计划”,分层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对带技术、带项目来义创业的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创业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博士、硕士分别提供40万元、20万元安家补贴;针对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智能制造等急需领域,联合浙江师范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年培训技能人才超3万人次,形成“引才—育才—用才”闭环。
三是劳动关系协调体系,依托“互联网+劳动保障”平台,构建“预防—调解—仲裁—监察”多元化解机制,推广“浙里办”劳动纠纷线上调解通道,2023年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2%,农民工工资支付案件同比下降15%,开展企业用工“法治体检”,指导企业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等流程,从源头减少劳动纠纷。
四是社会保障兜底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创新将外卖骑手、直播主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年新增参保新业态人员超1.2万人,优化社保服务,实现“跨省通办”“秒批秒办”,2023年办理社保业务跨省通办事项3.5万件,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
五是公共服务优化体系,升级“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大厅,整合就业登记、人才引进、社保办理等12类76项服务,推行“午间不间断”“周末预约办”等便民举措;在工业园区、商务楼宇设立“人社服务驿站”,将服务延伸至“家门口”,2023年累计服务企业超1.5万家次,惠及劳动者8万余人次。
立足产业特色,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义乌经济的“基因”是市场,人力资源部的服务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针对义乌“义新欧”班列、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特色业态,人力资源部打出“政策+服务+培训”组合拳,为产业升级提供“靶向”支撑。
在跨境电商领域,联合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人才专项计划”,开设外语、海外营销、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年培训超5000人次;设立“跨境电商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物流对接、海外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孵化企业200余家,带动就业超8000人。
在义新欧班列物流领域,针对国际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人才缺口,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义新欧订单班”,定向培养俄语、报关报检等专业人才,已输送300余人;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组织班列运营企业员工参与在岗培训,政府给予每人每年6000元补贴,有效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在直播电商领域,建立“直播人才培训基地”,联合MCN机构开发主播运营、短视频制作等课程,年培训超1万人次;举办“义乌直播电商大赛”,评选“带货达人”“金牌主播”,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推动直播人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2023年,义乌直播电商销售额突破1200亿元,带动就业超5万人。
数据赋能增效,推动服务数字化转型
为破解人力资源服务“信息不对称、办理效率低”等痛点,义乌人力资源部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打造“智慧人社”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通过整合就业、社保、人才等数据资源,建立“企业用工画像”和“劳动者职业档案”:企业可实时查看本地劳动力技能结构、薪资水平等数据,精准制定招聘计划;劳动者可在线获取岗位推荐、技能培训、政策匹配等个性化服务,2023年平台精准推送岗位信息超200万条,促成就业3.8万人次。
创新推出“社保易窗”智能终端,集成参保缴费、待遇申领、证明打印等功能,实现“刷脸即办”;开发“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平台”,对接住建、银行等部门数据,实时预警工资拖欠风险,2023年通过平台提前介入处置风险隐患30余起,涉及金额1200余万元。
成效显著展望未来,持续优化发展生态
经过多年实践,义乌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成效显著: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才集聚效应凸显,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52人、省级人才230人;劳动关系更加和谐,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城市”。
面向未来,义乌人力资源部将聚焦“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目标,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合作,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引进国际营销、法律服务等专业人才;二是完善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探索“职业伤害保障+商业保险”模式,覆盖更多灵活就业人员;三是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招聘、培训、咨询等机构,打造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高地,为义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相关问答FAQs
Q1:义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享受本地教育政策?
A:义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子女)享受本地义务教育需满足“居住证+社保+稳定住所”等条件,具体流程为:父母一方持有义乌市有效居住证(连续登记满6个月),且在义乌依法缴纳社保(连续满6个月),有稳定住所(自有房产或租房备案),可向居住地所在学区学校提交申请,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义乌还推出“积分入学”政策,根据社保年限、居住年限、职称技能等积分高低排序,优先安排积分高者进入公办学校,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Q2:义乌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哪些具体补贴政策?
A:义乌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多维度补贴支持:一是创业补贴,在校大学生及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首次创业的,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二是场地补贴,入驻政府认定的创业园区的,可享受3年场地租金减免,最高每年2万元;三是社保补贴,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并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按企业缴纳部分社保费的50%给予补贴,补贴期限3年;四是创业担保贷款,可申请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全额贴息3年,优秀创业项目可申报“义乌市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