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型设置严格遵循分类考试原则,根据岗位类型划分为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教育类(D类)和医疗类(E类),其中A、B、C类统一参加《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考试,D、E类分别参加教育类、医疗类专业知识考试,题型设计注重岗位适配性,既考察通用能力,也突出专业素养,具体可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部分,不同类别在模块侧重和题型细节上存在差异。
《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题型(A/B/C类通用)
该科目为所有A、B、C类岗位必考,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养、通用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题型以客观题为主,部分类别涉及少量主观题,整体题量通常为90-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客观题模块及题型
-
常识判断
考察范围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江苏省情等,侧重基础知识和时事应用,题型均为单选题,题量约15-20题,政治部分可能涉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十四五”规划内容;法律部分以宪法、民法典、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重点;科技人文常考最新科技成就、江苏历史文化名人(如梅兰芳、茅盾文学奖江苏获奖作品)等。 -
言语理解与表达
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篇章阅读四种题型,题量约25-30题,选词填空侧重实词(如“贯彻/落实”“建设/构建”)和成语辨析;片段阅读以主旨观点、细节理解、意图推断为主,材料多来自《人民日报》评论、政府工作报告;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语句排序、病句辨析;篇章阅读为1-2篇材料(约800字),每篇材料后附5道小题,考查信息筛选、概括能力。 -
数量关系
题型包括数字推理(较少出现)和数学运算,以数学运算为主,题量约10-15题,考点涵盖基础运算(工程、行程、利润)、排列组合、概率问题、几何问题、资料分析衍生计算等,难度中等,常用方程法、特值法、十字交叉法等速算技巧。“某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12天,乙队效率为甲队的1/3,若两队合作,中间甲队休息2天,共需多少天完成?” -
判断推理
题量约20-25题,分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类,图形推理以数量类(点、线、面)、样式类(叠加、遍历)、位置类(旋转、翻转)为主,偶尔出现空间重构;定义判断给出一个概念定义,要求选择符合或不符合的选项,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类比推理考查逻辑关系(并列、包含、因果、功能等),如“作家:作品”“口罩:防护”;逻辑判断包括翻译推理(“那么…”)、加强削弱、前提假设、上文归纳推出等,材料多为政策解读、社会现象分析。 -
资料分析
提供3-4组资料(文字、表格、图形综合),每组资料后5道小题,题量约15-20题,考点以增长(增长量、增长率)、比重(比重计算、比重比较)、倍数、平均数为主,近年常结合“新动能”“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主题,要求快速定位数据、列式计算并比较,常用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简化计算。
(二)主观题模块(部分类别涉及)
B类(社会科学专技类)和C类(自然科学专技类)可能增加主观题,如B类考查“观点归纳”(概括给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或“材料简述”,C类侧重“科技文献阅读理解”(对实验数据、科技现象的分析说明),题量1-2题,分值10-15分。
《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题型示例表
模块 | 题型 | 题量(题) | 分值占比(%) |
---|---|---|---|
常识判断 | 单选题 | 15-20 | 15-20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片段阅读等 | 25-30 | 25-30 |
数量关系 | 数学运算 | 10-15 | 10-15 |
判断推理 | 图形+定义+类比+逻辑 | 20-25 | 20-25 |
资料分析 | 综合分析 | 15-20 | 15-20 |
《专业知识》题型(D/E类及部分岗位)
D类(教育类)、E类(医疗类)岗位需加试专业知识,部分A/B/C类岗位(如计算机、财务)也可能单独考查专业知识,题型以主观题和客观题结合为主,侧重专业应用能力。
(一)教育类(D类)
科目一为《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同A/B/C类),科目二为《教育知识和专业素质》,题型包括:
- 客观题:单选题(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多选题(教育政策法规、课程理论);
- 主观题:简答题(如“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案例分析题(结合教学场景分析学生行为、教学设计问题)、教学设计题(根据给定课文撰写教案,如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
(二)医疗类(E类)
科目一为《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科目二为《医学基础知识》和《岗位专业知识》(根据岗位分为临床、中医、护理、公卫等),题型包括:
- 客观题:单选题(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多选题(诊断学、治疗原则);
- 主观题:简答题(如“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案例分析题(结合病例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实务题(如护理操作流程、公卫事件应急处置)。
(三)其他专业岗位(如计算机、财务)
通常单独命制《专业知识》试卷,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单选、多选、判断),辅以主观题(如编程题、财务报表分析、审计流程设计),题量和分值根据岗位需求调整。
题型特点归纳
- 分类施测:严格按岗位类别设计题目,如教育类侧重教学能力,医疗类侧重临床技能,综合类侧重通用知识,避免“一卷考所有”。
- 应用导向:资料分析、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题型均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要求考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江苏特色: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常结合江苏省情(如“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现地域针对性。
相关问答FAQs
Q1: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是否全部为客观题?
A:并非全部,A类(综合管理类)通常以客观题为主,不设主观题;B类(社会科学专技类)和C类(自然科学专技类)可能增加少量主观题,如B类的“观点归纳”、C类的“科技文献分析”,分值占比约10%-15%,具体题型以当年招考公告和考试大纲为准。
Q2:《专业知识》的考试范围如何确定?是否需要参考教材?
A:《专业知识》范围严格依据报考岗位的“岗位简介”和“考试大纲”,如教育类参考《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等教材,医疗类参考《生理学》《内科学》等医学教材,建议考生以江苏省人事考试网发布的官方大纲为准,结合岗位要求的核心知识点(如教育类的“课程改革”、医疗类的“临床诊疗规范”)针对性复习,避免盲目使用通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