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人力资源 正文

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始终围绕“人才强校”战略展开,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和专业化管理服务队伍,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核心,在组织架构、人才引育、薪酬绩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东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

在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方面,东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管理,人事处统筹师资队伍建设、人才招聘、薪酬福利、职称评审、教师发展等核心职能,同时设有人才交流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辅助机构,形成“决策—执行—服务”三级联动机制,在职称评审中,学校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区分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教学为主型、社会服务型等岗位类型,制定差异化评价标准,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原创成果贡献和社会服务价值,避免“一刀切”倾向,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发展活力。

人才队伍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学校实施“引育并举”策略,构建了多层次人才引育体系,在人才引进方面,聚焦“双一流”学科建设需求,实施“长白山学者”“东师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计划,面向全球引进顶尖学者、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东师学者”支持计划,为引进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室建设、安家补贴等全方位保障,并建立“一人一策”服务机制,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后顾之忧,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通过导师制、国内外访学、学术交流、教学能力培训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近五年,学校累计选派300余名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顶尖高校访学,资助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00余人次,形成“引进来、育得出、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生态。

薪酬绩效与激励机制是激发人才活力的关键,学校构建了“基础绩效+奖励绩效”的薪酬体系,基础绩效体现岗位价值和工作负荷,奖励绩效突出业绩贡献,实现“岗变薪变、绩优薪优”,在绩效分配中,向教学一线教师、关键岗位人才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倾斜,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教师给予专项奖励,鼓励教师潜心育人、潜心科研,完善教职工职业发展通道,设立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通道”晋升机制,明确各岗位序列的晋升条件和考核标准,为教职工提供多元发展路径,管理岗位实行职员职级制,打破“千军万马挤职称独木桥”的局面,让管理服务人员有明确的职业预期和发展空间。

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学校推进“智慧人事”平台建设,整合人才招聘、人事管理、薪酬发放、师资培训等功能模块,实现业务流程线上化、数据管理标准化,通过线上招聘系统,实现简历筛选、面试安排、offer发放全流程数字化,缩短人才引进周期;通过师资信息数据库,实时监测师资队伍结构变化,为人才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大数据分析教职工职业发展需求,精准推送培训资源和岗位信息,提升管理服务的个性化水平,疫情期间,线上平台保障了人事业务“不停摆”,实现了“不见面”办理,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教职工满意度。

东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建立“教育、考核、监督、奖惩”四位一体师德建设机制,在教师招聘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职称评审、岗位考核中,强化师德师风考核结果运用;定期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评选,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师德、争当名师的良好氛围,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培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教育方针纳入必修课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通过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数量稳步增长,人才创新活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其中教授500余人,副教授6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深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50余人,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学、世界史、生物学等“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服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问答FAQs

Q1:东北师范大学在人才引进方面有哪些特色举措?
A1:东北师范大学人才引进特色举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焦学科精准引才,围绕“双一流”建设学科,制定“学科靶向”引才计划,例如为生物学、世界史等学科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二是实施“东师学者”系列计划,设立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等层次,提供“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支持,包括科研经费、实验室建设、团队组建、生活配套等全方位保障;三是构建“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兼职教授、客座研究员、合作研究等方式,吸引海内外高端智力资源,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有效提升了学校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

Q2:学校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支持青年教师发展?
A2:学校通过“全周期”培养体系支持青年教师发展:一是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为每位新入职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科研导师,通过“传帮带”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素养;二是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开展前沿探索;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顶尖高校访学研修,拓展国际视野;组织教学能力竞赛、学术沙龙等活动,促进交流互鉴;三是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在教学科研型岗位评价中,对青年教师在项目申报、成果发表等方面给予“成长期”容错空间,鼓励大胆探索;设立“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项目,对发展潜力突出的青年教师给予重点扶持,帮助其快速成长为学科骨干。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在杞县驾校招聘信息网如何获取最新招聘岗位的详细信息?
« 上一篇 今天
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