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外聘人员管理办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7 分钟
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正文

事业单位外聘人员管理办法是为规范事业单位外聘人员管理,保障单位和外聘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制定的管理规范,本办法适用于事业单位使用外聘人员的招聘、薪酬、考核、劳动关系、监督等管理工作,旨在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外聘人员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外聘人员管理办法

总则

  1. 管理原则:坚持“按需设岗、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合同管理”原则,外聘人员岗位应为单位专业技术辅助、后勤服务等非核心岗位,不得替代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承担核心职责或管理岗位工作。
  2. 适用范围:事业单位因阶段性工作任务、专业技术支持、临时性岗位等确需使用外聘人员的,适用本办法;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按国家劳务派遣相关规定执行。
  3. 职责分工:事业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外聘人员的综合管理,包括招聘计划制定、资格审查、合同签订、考核监督等;用人部门负责外聘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任务分配、业绩评价等。

招聘管理

外聘人员招聘应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严格执行以下程序:

(一)招聘计划与审批

用人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外聘人员需求,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招聘人数、薪酬标准等,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二)信息发布与报名

招聘信息应在单位官网、当地人社部门官网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平台发布,内容包括招聘岗位、职责、条件、程序、时间、联系方式等,报名人员需提交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职业资格证、个人简历等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三)资格审查与考试

人事部门会同用人部门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进入考试环节,考试可根据岗位特点采取笔试、面试、技能测试等方式,重点考察专业能力、岗位匹配度和综合素质。

(四)考察与体检

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执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用。

事业单位外聘人员管理办法

(五)公示与录用

对考察体检合格人员,在单位官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由人事部门办理录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

外聘人员招聘流程及要求
| 流程步骤 | 负责部门 | 时间节点 | 材料要求 |
|----------------|----------------|----------------|--------------------------------------------------------------------------|
| 招聘计划制定 | 用人部门 | 每年12月底前 | 《外聘人员需求表》《岗位说明书》 |
| 计划审批备案 | 人事部门/上级主管部门 | 次年1月中旬 | 单位领导班子会议纪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批复 |
| 信息发布 | 人事部门 | 招聘启动后10日内 | 招聘公告(含岗位信息、报名方式等) |
| 报名与资格审查 | 人事部门/用人部门 | 报名截止后5日内 | 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职业资格证、报名表等原件及复印件 |
| 考试组织 | 人事部门/用人部门 | 资格审查后10日内 | 笔试/面试/技能测试方案、考试评分标准 |
| 考察体检 | 用人部门/人事部门 | 考试后15日内 | 考察材料(含思想政治表现、工作实绩等)、体检报告 |
| 公示录用 | 人事部门 | 体检后5个工作日 | 公示材料、录用通知、劳动合同文本 |

薪酬福利管理

  1. 薪酬构成:外聘人员薪酬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组成,基本工资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同类岗位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基本工资的80%-90%确定;绩效工资根据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和考核结果浮动,占比不低于薪酬总额的30%;津补贴包括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标准参照单位正式在编人员执行。
  2. 薪酬发放:单位应按月足额支付外聘人员薪酬,不得拖欠、克扣,薪酬发放标准需在劳动合同中明确,遇国家或地方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及时调整基本工资。
  3. 福利保障:外聘人员享有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单位应按时足额缴纳,个人部分从薪酬中代扣,外聘人员可享受带薪年休假、病假、产假等假期,标准参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执行。

考核管理

外聘人员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实行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调整薪酬、奖惩的依据。

(一)考核周期

日常考核由用人部门负责,每月或每季度进行;年度考核由人事部门牵头,用人部门配合,每年年末开展一次。

(二)考核内容 包括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工作纪律、团队协作等,工作业绩重点考核任务完成质量、效率、创新性等,占比不低于60%;职业道德考核包括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占比不低于20%;工作纪律考核包括考勤、遵守单位规章制度等,占比不低于20%。

(三)考核等次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优秀比例不超过外聘人员总数的20%,合格比例不低于70%,不合格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事业单位外聘人员管理办法

外聘人员年度考核指标及权重
| 考核维度 | 权重 | 考核内容 | 评分标准 |
|--------------|------|--------------------------------------------------------------------------|--------------------------------------------------------------------------|
| 工作业绩 | 60% | 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创新成果 | 任务完成率100%得40分,每少5%扣2分;质量达标得10分,每出现1次失误扣3分;效率达标得10分,每延迟1天扣1分 |
| 职业道德 | 20% | 遵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服务态度 | 无违规行为得15分,服务投诉1次扣5分;廉洁自律问题一票否决 |
| 工作纪律 | 20% | 考勤情况、遵守单位规章制度 | 全勤得10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旷工1天扣3分;违反规章制度1次扣5分 |

(四)结果应用

年度考核优秀者,可给予一次性奖励或优先续聘;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由人事部门约谈提醒,限期改进;连续2年不合格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管理

  1. 合同签订:外聘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单位应在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与外聘人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酬福利、社会保险、合同解除条件等,合同期限一般为1-3年,试用期不超过2个月。
  2. 合同变更与解除: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因岗位调整、工作需要等确需变更合同内容的,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变更协议;外聘人员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可解除合同,单位在符合法定情形下(如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可单方解除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3. 档案管理:单位应为外聘人员建立人事档案,记录招聘材料、合同文本、考核结果、奖惩情况等,档案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离职时转交本人或新单位。

监督与责任

  1. 监督检查: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对外聘人员招聘、薪酬发放、考核管理等环节进行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对单位外聘人员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2. 责任追究: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党纪政务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未经公开招聘程序直接录用外聘人员的;
    (2)未按规定足额支付薪酬或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3)在考核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4)违规解除劳动合同或侵害外聘人员合法权益的。

附则

  1. 本办法由单位人事部门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2.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事业单位外聘人员是否符合条件转为编制内人员?
解答:外聘人员转为编制内人员需符合国家及地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通常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外聘人员在单位工作满一定年限(如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②岗位有空编且符合该岗位的招聘条件;③通过单位组织的公开招聘考试(含笔试、面试等),具体程序需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当地人社部门规定执行,单位不得擅自将外聘人员转为编制内人员。

问题2:外聘人员的带薪年休假如何计算?
解答:外聘人员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天数根据累计工作时间确定:①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②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③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年休假的,经外聘人员同意,可以不安排年休假,但应按照该外聘人员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厦门人力资源师四级
« 上一篇 今天
消防规划招聘信息网如何助力消防规划人才精准高效求职?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