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渝北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展开,旨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当年招聘工作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涵盖教育、卫生、综合管理等多个领域,成为渝北区吸纳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
从招聘规模与岗位类别来看,2016年渝北区事业单位计划招录人员共892名,涉及32个主管部门下属的128家单位,岗位设置分为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和工勤岗三大类,其中专业技术岗占比达68%,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教师岗423名)和卫生系统(医疗、护理等岗位187名);管理岗占比25%,以综合管理、文秘、财务等岗位为主;工勤岗占比7%,主要为技术工种岗位,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岗位类别 | 招录人数 | 主要分布领域 | 代表岗位 |
---|---|---|---|
专业技术岗 | 607 | 教育、卫生、文化 | 教师、医师、图书管理员 |
管理岗 | 223 | 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乡镇街道 | 文秘、会计、行政执法员 |
工勤岗 | 62 | 事业单位后勤保障 | 电工、维修工、驾驶员 |
报考条件方面,2016年招聘对学历、年龄、专业等均有明确要求: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基准,其中教育、卫生专业技术岗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部分偏远乡镇岗位可放宽至大专;年龄普遍限制在18-35周岁,部分高级职称岗位可放宽至40周岁;专业要求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教育岗限师范类专业,医疗岗限临床医学、护理等相关专业,综合岗则不限专业但需具备相应岗位能力,部分岗位对户籍、工作经历、资格证书等有附加条件,如乡镇基层岗位限渝北户籍,医疗岗需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等。
招聘流程严格规范,分为发布公告、网上报名、资格初审、笔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公示和聘用9个环节,报名时间为2016年5月中旬,通过重庆人事考试网统一报名,资格初审由各招聘单位负责,重点审核学历、专业等条件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科,满分分别为100分,其中教育、卫生岗增加专业科目测试,按公共科目占40%、专业科目占60%合成笔试成绩,面试形式以结构化面试为主,部分医疗、教育岗位采用专业技能测试,主要考察岗位匹配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录用环节坚持“双向选择”原则,根据考生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从高到低确定体检人选,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区人社局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一般为1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转正,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
此次招聘对渝北区事业单位队伍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公开招聘补充了大量年轻化、专业化人才,35岁以下人员占比达72%,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较上年提升12%,有效优化了队伍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教育、卫生系统人才的补充直接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当年新增教师423名,新增医疗床位187张,缓解了基层“入学难”“看病难”问题,招聘过程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树立了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公信力。
相关问答FAQs:
-
问:2016年渝北事业单位招聘对户籍有要求吗?哪些岗位限户籍?
答:2016年招聘部分岗位对户籍有限制,主要集中在乡镇基层岗位,如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岗位限渝北户籍或重庆户籍;城区及教育、卫生系统岗位一般不限制户籍,符合学历、专业等条件即可报考,具体岗位户籍要求以当年招聘职位表为准。 -
问:2016年渝北事业单位笔试成绩如何计算?有加分政策吗?
答:笔试成绩计算方式分为两类:综合管理岗和工勤岗按《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科成绩相加计算总分;教育、卫生专业技术岗按《公共基础知识》成绩×40%+《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40%+专业科目成绩×60%合成笔试成绩,加分政策方面,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人员、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笔试成绩可加5分(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只享受一次最高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