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县级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始终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事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就业优先、人才强市、社保惠民”主线,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服务保障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民生保障。
在就业促进方面,青州市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并举,构建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通过实施“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失业保险费返还,2023年累计为523家企业返还资金1800余万元,惠及职工2.1万人,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全年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86场,提供岗位3.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85%,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依托“青州技工”“鲁菜师傅”等特色品牌,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全年培训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技能人才80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3000余人,为提升服务效能,建成市级人力资源市场1处、乡镇(街道)服务站15处、社区(村)服务点236个,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政策宣传、岗位对接、培训报名“一站式”服务。
人才引育方面,青州市聚焦产业升级需求,实施“青州人才计划”,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出台《青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对带技术、带项目来青创业的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对新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发放30万元、15万元安家补贴,2023年,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120人,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3500人,建成省级以上人才平台12个,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深化产教融合,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等高校共建实训基地8个,开设“青州班”“订单班”,年培养技能人才2000余人,注重本土人才培养,选拔“青州工匠”“乡村之星”60名,开展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人才队伍,为优化人才生态,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落实户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保障服务,建成人才公寓500套,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青州市以“全民参保”为目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障水平,2023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较上年增长3%、4%,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至每人每月190元,惠及老年人口28万人;医保住院报销比例稳定在70%以上,门诊慢性病病种扩大到85种,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92%,创新社保服务模式,推行“社银一体化”服务,在全市银行网点设立社保代办窗口132个,实现社保缴费、待遇领取“就近办”,针对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允许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社保,全年新增灵活就业参保人员4500人,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建立“人防+技防”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
社会服务效能显著提升,青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上线“青州人社通”APP,实现社保查询、就业登记、补贴申领等37项业务“掌上办”,线上办理率达85%,优化窗口服务,推行“综合柜员制”一窗受理,压缩办理时限60%以上,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开展“春暖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等活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20件,调解成功率达92%,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人社政策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全年开展政策宣讲活动120场,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让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青州市将持续聚焦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建设现代化新青州注入更强动力。
相关问答FAQs
青州市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哪些稳岗就业扶持政策?
解答:青州市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推出多项稳岗就业扶持政策:一是“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按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90%返还(大型企业按30%返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二是“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最高可申请2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300万元,财政给予全额贴息(期限最长3年);三是“社保补贴”,对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的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单位缴纳部分每人每月最高850元);四是“培训补贴”,企业组织职工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的,按每人每课时30-200元给予补贴,政策可通过“青州人社通”APP或政务服务大厅人社窗口申请。
如何办理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
解答:办理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线上渠道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http://si.12333.gov.cn),注册后选择“社保转移申请”,填写转出地、转入地等信息,提交后系统自动审核;也可下载“掌上12333”APP,通过“服务”-“社保转移”办理,线下渠道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填写《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申请表》,转出地审核通过后,通过社保平台转移基金和关系,整个流程一般45个工作日内办结,可通过平台查询进度,灵活就业人员需先在转入地参保缴费,再申请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