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作为江西省赣州市的南大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是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事业单位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地成效和群众服务质量,为适应新时代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提升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寻乌县聚焦“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目标,系统推进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此次培训旨在解决当前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存在的政策理论不扎实、业务技能不熟练、服务意识不强化等问题,通过精准化、系统化培训,推动参训人员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政治素养,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提升业务能力,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围绕“政治引领、需求导向、务实管用”原则设置,涵盖五大模块,具体如下:
培训模块 | 具体课程 | 培训形式 |
---|---|---|
政治理论素养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 专题讲座、集中研讨、线上学习 |
业务专业技能 | 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如Excel数据处理、PPT制作)、项目管理实务 | 案例教学、实操演练、分组竞赛 |
法律法规应用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解读 | 模拟法庭、法律条文解析、案例分析 |
乡村振兴实务 | 寻乌特色产业(如脐橙、蜜柚)种植技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矛盾调解方法 | 现场教学(示范村、产业园)、经验分享会 |
应急处突能力 | 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自然灾害(如洪涝、山体滑坡)应急响应、舆情应对与处置 | 桌面推演、应急演练、专家授课 |
为确保培训实效,寻乌县创新“线上+线下”“理论+实践”“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线上依托“江西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等平台,开设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必修课程,参训人员需完成规定学时;线下组织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委党校专家、市业务骨干、本地优秀干部授课,重点围绕公文写作、项目管理、群众沟通等技能开展集中培训,结合寻乌实际,组织现场教学,比如到项山甑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到澄江镇菖蒲村、南桥镇团建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学习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经验,实现“学中干、干中学”。
培训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联合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培训资源;师资库涵盖高校教授、上级部门业务骨干、“土专家”“田秀才”等50余人,确保授课质量;建立“培训考勤+结业测试+实践考核”三位一体评价体系,考核结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作为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倒逼参训人员真学真练。
自2023年启动培训以来,寻乌县已开展事业单位人员专题培训班12期,覆盖全县320余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训人员满意度达98.6%,通过培训,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解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全县事业单位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平均耗时缩短15%;群众工作方法更加多元,2024年一季度群众投诉量同比下降12%;在乡村振兴一线,参训人员牵头推动特色产业项目23个,带动500余户农户增收,培训成效逐步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实际成果。
FAQs
问:寻乌事业单位培训的对象包括哪些人员?
答:培训对象为全县各级事业单位正式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涵盖教育、医疗、农业、文化、政务服务等不同领域,重点针对新入职人员、业务骨干及中层管理人员,实现分层次、分类别精准培训。
问:培训考核不合格会有什么影响?
答:培训考核实行“不合格补训”制度,首次考核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训,补训仍不合格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约谈,并调整岗位,确保培训刚性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