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作为广东省梅州市的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人力资源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丰顺县人力资源供给规模、结构及配置效率均发生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红利逐步释放的机遇,也遭遇技能型人才培养滞后、产业适配性不足等挑战。
从人力资源供给规模看,丰顺县常住人口约70万人,其中劳动力人口约45万人,青壮年劳动力(16-45岁)占比约60%,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但结构矛盾突出: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占比达75%,大专及以上学历仅25%;技能人才占比约1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低技能劳动力过剩、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特征,年龄结构方面,60岁以上劳动力占比约15%,老龄化趋势逐步显现,青壮年劳动力向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迁移现象仍存,本地留存率不足60%。
产业适配性是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丰顺县主导产业包括电声制造、机电产业、农产品加工及文化旅游,电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对机械操作、电子装配等技能工人需求量大,但本地供给仅能满足60%,缺口需依赖外部引进;农产品加工领域依托茶叶、蜜柚等特色农业,亟需农业技术、食品加工人才,而本地农业劳动力虽充足,但专业技能不足,导致产业链附加值较低;文化旅游产业则面临服务型人才短缺,如导游、酒店管理等岗位多从外地招聘,本土人才培养滞后。
为破解人力资源瓶颈,丰顺县构建了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实施“技能丰顺”行动,依托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2023年开展电工、焊工、电商等培训5000人次,补贴标准提升至每人1500元;建立“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全年举办招聘会20场,帮助8000人实现就业;出台《丰顺县人才引进办法》,对硕士以上人才给予5-10万元安家补贴,子女可优先就读公办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与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电声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年培养技能人才200人,定向输送企业就业。
面对挑战,丰顺县正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强职业教育,丰顺县职业技术学校增设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专业,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二是优化人才政策,将技能人才补贴范围扩大至中级工以上,建设200套人才公寓,解决住房难题;三是发展县域经济,培育电声、文旅等产业集群,通过“家门口就业”吸引青壮年回流,预计2025年本地劳动力留存率提升至70%。
丰顺县人力资源结构概况(2023年)
| 指标 | 数据 |
|---------------------|------------|
| 常住人口(万人) | 70 |
| 劳动力人口(万人) | 45 |
| 16-59岁(万人)| 38 |
| 60岁及以上劳动力(万人)| 7 |
| 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 75 |
| 大专及以上(%) | 25 |
| 技能人才占比(%) | 18 |
| 年培训人次(万人次) | 0.5 |
相关问答FAQs
-
丰顺县当前人力资源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答:主要挑战包括:劳动力老龄化加剧(60岁以上劳动力占比超15%),导致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技能型人才缺口大,尤其是电声、智能制造等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缺口达40%;人才外流现象突出,青壮年劳动力向珠三角迁移,本地留存率不足60%;传统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转型的能力较弱,人力资源与产业升级适配性不足。 -
丰顺县如何促进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答:一是实施“产教融合”工程,联合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设订单式培训班,定向培养产业所需技能人才;二是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通过“丰顺就业”微信公众号发布岗位需求,每月举办“产业专场招聘会”;三是强化技能提升激励,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给予补贴,鼓励企业开展在岗培训;四是培育本土特色产业,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通过“家门口就业”吸引人才回流,提升人力资源本地化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