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人力资源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规模、结构与效能直接关系到当地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近年来,阳城县立足“煤铁之乡”的产业基础,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需求适配,形成了总量稳定、结构优化、政策驱动的良好态势。
从总量来看,阳城县常住人口约40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超60%,劳动力资源储备较为充足,随着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就业规模稳步扩大,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850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2万人次,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在结构层面,人力资源呈现“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领域增速快”的特点,依托煤炭、冶铸、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技能型劳动力占比约35%;随着新能源、文旅康养、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崛起,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激增,年均增长率超过12%,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高端人才引育难、传统产业劳动力老龄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单一等问题亟待破解。
为提升人力资源质量,阳城县构建了“培训-就业-服务”全链条体系,实施“技能阳城”行动,依托县职业中学、技工学校等平台,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2023年累计培训电工、焊工、电商主播等1.2万人次,其中80%实现技能提升与就业增收挂钩,强化政策扶持,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给予最高20万元担保贷款,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企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2023年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超1500万元,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1个县级就业服务中心+12个乡镇服务站+N个村级服务点”的三级网络,年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
面对新形势,阳城县正加快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推动“产教融合”,与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开设煤炭深加工、文旅管理等定向专业,定向培养产业急需人才;实施“人才回归”工程,通过建设人才公寓、发放生活补贴、优化子女入学等政策,吸引300余名阳城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针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数字技能进乡村”培训,帮助5000余名农民掌握直播带货、农产品电商等技能,拓宽增收渠道。
阳城县将进一步聚焦“转型蹚新路”目标,以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升级,为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阳城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相关问答FAQs
Q1:阳城县针对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A1:阳城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主要包括:①就业见习补贴,吸纳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企业,给予每人每月1760元见习补贴;②创业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可申请最高20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最高可贷100万元;③社保补贴,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并缴纳1年以上社保的,按每人1000元给予企业补贴;④住房保障,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生分别可申请120㎡、100㎡、80㎡人才公寓,或享受每月800-1500元租房补贴。
Q2:阳城县如何解决传统产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
A2:阳城县通过“三措并举”应对传统产业劳动力老龄化:①“师徒制”传承,在煤炭、冶铸等行业推行“老带新”技能传承计划,给予师傅每月500-1000元带徒补贴,3年培养青年技工2000余人;②“数字赋能”减负,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引入自动化设备替代重体力岗位,减少对老年劳动力的依赖;③“技能更新”计划,针对45-55岁劳动力开展“转岗适岗”培训,重点提升设备操作、安全规范等技能,帮助其适应现代化生产需求,目前已有1500余名老年劳动力实现岗位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