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人力资源概况与服务体系
辉南县位于吉林省通化市,地处长白山西麓,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农业县的复合区域,其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服务工作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辉南县立足“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目标,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服务优化等举措,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保障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人力资源现状与结构
辉南县常住人口约35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约62%,劳动力资源总量相对充足,从产业结构看,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等)占比约45%,以传统种养殖户和返乡农民工为主;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占比约30%,集中在辉南经济开发区内的食品加工、医药健康、机械制造等企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零售业等)占比约25%,近年来随着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发展,就业吸纳能力持续提升。
从技能水平看,全县技能人才总量约5.2万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4%,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及以上)占比不足10%,技能人才短缺与产业升级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5%,劳动力供给面临一定压力。
就业政策与服务体系
辉南县围绕重点群体就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岗位对接”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一)就业创业政策支持
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社保补贴;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3年;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岗位补贴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30%,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超800万元,惠及2000余人。
(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依托县就业服务局、职业高中及第三方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重点开设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电商直播等培训项目,2023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人次、失业人员80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75%,推进“校企合作”,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人才输送机制,定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三)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构建“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全县12个乡镇、118个行政村均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提供岗位推荐、政策咨询、就业登记等服务,线上打造“辉南就业”微信公众号和求职小程序,实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2023年累计发布岗位1.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000余人。
面临挑战与发展方向
当前,辉南县人力资源开发仍存在三方面挑战:一是劳动力外流现象突出,每年约2000名青壮年劳动力流向沿海发达地区;二是传统产业技能人才短缺,尤其是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的高级技工缺口较大;三是公共就业服务数字化水平不足,线上招聘与线下匹配效率有待提升。
辉南县将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实施“人才回流计划”,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提高薪酬待遇吸引本地籍人才返乡就业;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产业急需技能人才;三是升级“智慧就业”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岗位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实现精准匹配。
辉南县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表
指标类别 | 数据(2023年) | |
---|---|---|
人口总量 | 常住人口 | 约35万人 |
劳动力资源 | 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 | 约21.7万人 |
就业人员产业分布 | 第一产业 | 45% |
第二产业 | 30% | |
第三产业 | 25% | |
技能人才 | 技能人才总量 | 约5.2万人 |
高技能人才占比 | <10% | |
就业政策 | 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 | 20万元 |
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 | 当地最低工资130% |
相关问答FAQs
Q1:辉南县对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A1:辉南县对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创业双扶持”政策:一是就业补贴,对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社保补贴,补贴期限2年;二是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全额贴息3年;三是见习岗位,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00余个,对见习人员给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60%的生活补贴,见习单位给予每人每月200元岗位补贴。
Q2:如何参加辉南县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报名需要什么条件?
A2:辉南县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报名条件为:年龄16-60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未享受过同类免费培训,报名流程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到户籍地或常住地乡镇劳动保障所登记,或通过“辉南就业”微信公众号在线报名,培训项目包括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培训期间免学费、教材费,部分项目还给予每天50元的生活补贴,培训结束后由人社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并推荐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