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街道人力资源工作始终坚持以服务基层治理、保障民生需求为核心,围绕“队伍建设专业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发展机制长效化”目标,系统推进人力资源配置、培养、激励等全流程管理,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在队伍建设方面,华山街道聚焦优化人员结构,通过“严入口、优存量”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目前街道共有工作人员150人,其中行政编制35人,事业编制45人,编外聘用人员70人,形成以骨干力量为核心、年轻队伍为补充的梯队结构,为精准掌握队伍现状,街道建立了人力资源动态数据库,定期分析年龄、学历、专业等关键指标(具体结构见下表),针对基层治理中“人岗不适”问题,街道推行“岗位适配度评估”机制,通过双向选择、轮岗交流等方式,将30余名专业人才调整至民政、综治、城管等关键岗位,实现人尽其才。
华山街道人力资源队伍结构现状表 | |||
---|---|---|---|
分类维度 | 人数(人) | 占比(%) | 主要分布领域 |
年龄结构 | |||
35岁以下 | 62 | 3 | 社区服务、数字化办公、应急管理 |
36-45岁 | 48 | 0 | 行政管理、综合治理、民生保障 |
46-55岁 | 30 | 0 | 财务审计、矛盾调解、后勤保障 |
56岁以上 | 10 | 7 | 顾问咨询、传帮带 |
学历结构 |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89 | 3 | 政策研究、规划建设、公共服务 |
大专学历 | 45 | 0 | 社区治理、窗口服务、综合执法 |
高中及以下 | 16 | 7 | 后勤保障、辅助性岗位 |
岗位类型 | |||
行政管理岗 | 40 | 7 | 街道机关各部门 |
公共服务岗 | 65 | 3 | 社区服务中心、便民大厅 |
社区治理岗 | 30 | 0 | 居委会、网格化管理 |
后勤保障岗 | 15 | 0 | 安全保卫、物业管理 |
招聘配置环节,街道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建立“需求调研—计划申报—公开招聘—岗前培训”闭环机制,针对社区工作者“招人难、留人难”问题,联合区人社局推出“定向招聘+本土培养”模式,近三年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社区工作者28人,其中本地户籍占比65%,有效缓解了基层力量不足,探索“柔性引才”路径,邀请退休干部、高校专家、行业能手组成“智囊团”,为老旧小区改造、基层矛盾调解等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培训赋能是提升队伍能力的关键,街道打造“华山学堂”培训品牌,构建“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实践锻炼”三维课程体系:每月开展“政策大讲堂”,邀请上级部门解读最新法规;每季度组织“技能比武”,围绕公文写作、应急处置、群众沟通等开展实战演练;每年选派10名优秀干部到先进街道跟岗学习,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46场,覆盖1200余人次,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薪酬绩效管理方面,街道建立“基础工资+绩效奖励+专项补贴”多元薪酬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直接挂钩,考核指标设置突出“民生导向”,权重占比达60%,涵盖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创新项目数等,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2023年,通过绩效激励,街道民生服务事项办结时限缩短30%,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6.5%。
劳动关系协调上,街道设立“职工服务中心”,为编外人员提供合同签订、社保缴纳、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近三年调解劳动争议12起,化解率达100%,落实带薪休假、健康体检、困难职工帮扶等福利,组织“职工运动会”“兴趣社团”等活动,增强队伍归属感和凝聚力。
相关问答FAQs
Q1:华山街道如何通过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A1:街道通过“精准画像+动态调整”优化配置:一是建立岗位需求模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智慧社区建设等重点任务,提前预判人才缺口,定向招聘规划、工程、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二是推行“网格+专业”服务模式,将120名网格员与医疗、法律、心理等20类专业人才编组,实现“小事网格办、专业协同办”;三是实施“减负增能”行动,清理非必要考核事项23项,让基层干部腾出精力服务群众,2023年网格事件处置效率提升40%。
Q2:针对基层人才流失问题,街道有哪些应对措施?
A2:街道从“引、育、留”三方面发力:一是拓宽晋升通道,设立“社区工作者—街道中层—区级后备”培养链条,近三年5名优秀社区工作者晋升为街道科室负责人;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对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专项奖励,2023年发放绩效奖励45万元;三是优化工作环境,改造升级社区服务中心,配备智能办公设备,建立“导师帮带制”帮助新人快速适应,近三年编外人员流失率从18%降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