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堰人力资源服务如何提升企业满意度与人才吸引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人力资源 正文

戚墅堰作为江苏省常州市的重要工业板块,依托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力资源发展生态,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深化,戚墅堰人力资源在总量规模、结构优化、效能提升等方面持续突破,成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戚墅堰人力资源

戚墅堰人力资源现状与特点

戚墅堰区常住人口约20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超65%,人力资源总量保持稳定,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占比达58%,其中轨道交通、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集聚了全区65%以上的从业人员,形成了“产业集聚人才、人才驱动产业”的良性循环。

(一)人力资源结构呈现“三高特征”

  1. 技能人才占比高:全区技能人才总量约5.2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8%,其中高技能人才1.8万人,占比达34.6%,高于常州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这得益于中车戚墅所、戚机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技能传承体系,以及“师带徒”“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养模式的推广。
  2. 青年人才集聚度高: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42%,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达2.3万人,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研发、智能制造等领域,常州大学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周边高校每年为区域输送超3000名毕业生,青年人才“引育留用”链条不断完善。
  3. 产业匹配度高:人力资源供给与主导产业需求高度契合,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类占比28%,技能操作类占比45%,形成了“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人才梯队。

(二)政策与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近年来,戚墅堰区出台《“戚聚英才”行动计划》,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环节推出20项举措,例如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创业资助,对技能人才提升等级给予3000-20000元补贴,建成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12家专业机构,提供招聘、培训、人事代理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累计服务企业超800家,促成就业1.2万人次。

(三)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育

区域内“政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中车戚墅所与常州工学院共建“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年培养技能人才500余人;戚机公司与常州技师学院合作开设“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全区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00场,覆盖8000余人次,重点提升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技能水平。

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戚墅堰人力资源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三方面突出问题:

戚墅堰人力资源

(一)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

随着轨道交通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如“懂编程的蓝领”“会运维的工程师”)需求激增,但现有人才队伍中,传统技能人才占比达70%,数字化技能人才不足20%,导致部分高端岗位“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并存。

(二)高层次人才引育难度加大

相较于长三角核心城市,戚墅堰在科研平台、生活配套等方面存在短板,对顶尖科学家、行业领军人才的吸引力不足,2023年全区引进博士及以上人才仅45人,且多集中在应用型领域,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人才稀缺。

(三)人力资源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现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传统业务为主,数字化招聘、人才测评、灵活用工等高端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精准引才”需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力量薄弱,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如平台骑手、直播主播)的服务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优化路径与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挑战,戚墅堰需从“引才、育才、留才、服务”四个维度发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体系。

戚墅堰人力资源

(一)实施“精准引才”工程,破解供需矛盾

  1. 聚焦产业需求靶向引才:围绕轨道交通“卡脖子”技术攻关方向,编制《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建立企业“用人清单”与人才“供给清单”动态匹配机制,对引进的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给予最高3万元安家补贴,并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
  2. 拓展柔性引才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周末工程师”“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专家资源,建设“人才飞地”,实现“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戚墅堰”。

(二)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夯实人才根基

  1.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轨道交通装备产教联合体”,推动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链岗位标准对接,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过程,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现场工程师。
  2. 打造终身学习体系:依托区级技能培训中心,开展“技能升级行动”,对企业职工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给予每人每年6000元补贴,力争到2025年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45%。

(三)优化“留才生态”环境,增强人才归属感

  1. 完善政策保障:将人才公寓建设纳入城市更新重点,2025年前新增人才公寓2000套,对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提供3年免租或租金补贴,打造“15分钟人才服务圈”,集成政务办理、文化休闲、健康医疗等一站式服务。
  2. 营造尊才氛围:举办“戚墅堰工匠节”“杰出人才奖”评选等活动,讲好人才故事,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成为社会共识。

(四)提升“数字赋能”水平,优化服务效能

  1. 建设智慧人力资源平台:整合招聘、培训、政策申报等功能,开发“人才码”应用场景,实现人才政策“免申即享”、岗位匹配“智能推送”。
  2. 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引进数字化招聘、人才测评等高端服务机构,鼓励发展灵活用工、共享人才等模式,满足企业多元化用工需求。

重点产业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示例)

产业类型 重点岗位 学历要求 技能等级要求 年均需求(人)
轨道交通装备 研发工程师、工艺员 本科及以上 中级及以上 800
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运维员、质检员 大专及以上 高级工及以上 600
新材料 材料研发员、实验员 硕士优先 技师及以上 200
生产性服务业 物流规划师、供应链管理师 本科及以上 中级职称/职业资格 400

相关问答FAQs

Q1:戚墅堰区在吸引青年人才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A:戚墅堰区针对青年人才推出“安居+乐业+成长”全周期支持政策:一是提供“青年人才驿站”,对来区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3-6个月免费住宿;二是发放“青春礼包”,包括租房补贴(本科每月800元,硕士1200元)、创业启动资金(最高10万元);三是搭建成长平台,组织“青年人才沙龙”“导师结对”等活动,优先推荐参与重大项目攻关,助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Q2:企业如何应对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A:企业可从三方面应对:一是引入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招聘、培训、绩效等流程线上化,提升管理效率;二是加强员工数字技能培训,与高校、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数字工匠”培育计划,推动传统岗位向数字化岗位转型;三是探索灵活用工模式,通过共享平台、项目外包等方式吸纳数字化人才,降低用工成本,同时建立“核心+灵活”的人才梯队,增强组织韧性。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人力资源统计表格的关键内容与设计方法是什么?
« 上一篇 昨天
江苏佳宇人力资源如何为企业提供高效用工解决方案?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